应试教育,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9-06-15 原文来自:未知


  应试教育并没有危害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后,会有立刻点反对的冲动,别着急,因为你可能误解了我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的真实含义是:用危害来描述应试教育并不妥当,更为恰当的词是局限性。

  危害和局限性的区别是什么呢?举个例子:

  ●喜欢吸烟的人得肺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吸烟对身体是有危害的。

  ●素菜中几乎不含有蛋白质,通常钙的含量也较低。它很难让人变得强壮和漂亮,所以,吃素菜是有局限性的。

  1

  这下就很清楚了,危害和局限性的区别在于:危害会让你在某些方面直接遭受损失,而局限性只是无法让你在某些方面得到进步,但并不会让你损失什么。

  之所以我用烟和素菜来举例,是因为我觉得它们确实很好地刻画了应试教育的地位:

  ●接受应试教育,并不相当于吸烟,而是更接近于吃素菜一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不应该吸烟,但不该停止吃素菜,而是应该去吃点荤菜;同样地,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不应该完全抛弃应试教育,而是在维持应试教育的同时,去慢慢地添加一些其他的教育方式,让人才选拔和自身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一些。

  应试教育的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应试教育最大的优点,是它的高效。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试教育评判标准明确,动用的资源少,不需要太多的师资力量,通过几张考卷就可以迅速筛选出相当数量的优秀学生。而且筛选出来的结果,也是大体合理的:985 学生总体来说确实比普通一本学生优秀,本科生总体来说也确实比中专生优秀。这样的教育制度,也的确适合那些人口众多而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我们都知道鼓励学生讨论的小班化教育甚至是一对一辅导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学生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匹配的高质量教师呢?

  对于学生来说,应试教育能帮助我们迅速地了解到一个知识点下的知识架构,通过对知识点的传授和一定量难题的训练,我们可以迅速拿下一个知识点。事实上,总体而言,中国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高效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有名的。看看大部分美国大一学生们的教材吧,国内的高中生们基本都可以尽情地嘲笑他们。

  这种简单高效的教育制度,也带来了另一个优点,那就是相对公平。因为应试教育主要依赖课本,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那么高,加上相对统一的试卷,使得即使是条件落后的地区,也能受到可以接受的教育。寒门贵子的比例虽然远不如发达地区的孩子高,但好歹人们还看得到希望。

  当然了,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也确实不少。

  2

  第一:应试教育窄化了优秀的标准

  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在于,它给你的考试科目和难度提供了太少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给优秀定下了一个标准:优秀就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全面发展,最好有几科还特别突出。除非你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比如奥赛金牌、国家运动员),否则你是无法脱离这个标准的。(好在这种状况正在好转:一些省份的教育改革,让我们在考试科目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种被窄化的优秀标准,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兴趣爱好的培养,很多所谓的优秀学生,本来可能会在很多其他方面拥有潜能,但却不愿意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发展兴趣,只是一味地做题,这样的生活是很无聊的。

  而另一方面,到了真正。上大学和找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高中把这几门课学到这种程度,对自己的帮助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效果也确实不明显。而曾经那些多才多艺而被定义成不务正业或者因为偏科被我们嘲笑的人反而过得更好,这让我们对优秀的定义产生了动摇,只是已经有点晚了。

  3

  第二:应试教育并不鼓励对真理的探索

  简单地说,应试教育倾向于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而不会告诉你它为什么正确,以及我们是如何探索到正确答案的,中间又踩了多少坑。

  这种教育方式的原因很明确:它需要高效,需要学生们在每堂课上都学到知识,所以无法接受很多讨论和探索的过程,更不用说错误的讨论。

  当学生们回到家时,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学到什么知识。

  ●若孩子说:我们今天学习了 XX 定理,然后用这个定理讲了几道例题,然后布置了几道相关的作业题。家长们会感到满意。

  ●若孩子说:今天老师让我们讨论了-道难题的解法,我们各执己见,得到了很多不同的答案,然后老师分析了每个人答案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但并没有告诉我们正确答案,他让我们回家查阅资料,继续想,明天上课讨论。家长们则会想:这老师教的是什么玩意儿!那么低效!

  但实际上,哪种教育方式更好呢?

  如果为了追求考试分数,当然是前一种很好。如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还真的是后一种好啊。让我们进入社会时,过去学的知识点和考试分数很多都用不上了,但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却是受益终生的。

  如果我们不鼓励探索能力的培养,永远只告诉你结论,那我们学习东西,永远是线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容易遗忘;但如果我们掌握了思考的方法,那么我们就拥有学习大量知识的潜能,让我们越学越快。在缺乏学习资料的情况下,这种潜能也能帮助我们自主地学到更多的东西。

  4

  第三:应试教育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联系,难以让我们产生职业兴趣

  为了让我们学习理科,应试教育发明了一些奇怪的场景,比如:

  ●一边蓄水一边放水的水池,最终水池干了;

  ●白天往。上爬,晚上在墙上休息,掉下去一点点的井底之蛙;

  ●傻乎乎沿着直线逃跑的羊和按照螺旋线追羊的奇怪的狼......

  我承认这些题目背后的知识点是有用的,但是这些所谓应用题的场景却是理想化而难以在现实中发生的。而真正用到这些知识的场景,其实要复杂得多,而相关的综合性题目却并不多见一哪怕作为课后探索题也好啊!

  当我们在做这些题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把它们抽象成某道理科题,但由于场景本身距离生活太远,这些例子很难让我们真正意识到理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类似地,当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为了提高区分度,我们会出一些英国人根本用不到的语法,出一些英国人也不知道答案的阅读题。这才出现了英国教授做高考英语卷竟然不及格、英语高分学生完全无法在美国生存之类的奇怪事。

  总之,为了追求分数和区分度,-些科目的学习会脱离学习初衷,到最后,我们掌握了-堆细枝末节的知识和考试技巧,却难以对科目产生真正的兴趣,亦或是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等我们进了大学,突然发现,学习和中学阶段变得完全不同,学习目标不再是一张张试卷而是一个个项目时,我们发现工作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曾经觉得特别有趣的东西可能非常无聊,曾经不屑-顾的东西到反而会有点意思。. 但这时发现这些,就已经错过了很多择业良机了。

  5

  应试教育存在局限性,但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彻底摒弃应试教育,而是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它,并采用其他方式弥补这些不足。